“魔鬼城”探奇

来源: 时间:2016-07-06 热度:133

进入新疆北部的准噶尔盆地,来到茫茫无垠的克拉玛依戈壁沙漠,笔直的柏油马路漆黑发光,使人感到这里盛产石油和沥青。周围是密密的戈壁细砾,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发光,地面水汽的蒸腾,看起来就似油汽一样飘移变幻,海市蜃楼般的幻景不时展现在眼前,而局部气流扰动引起的旋风在戈壁滩上直卷而起,此起彼伏,使人惊讶不已。由克拉玛依往北,一条干涸的宽河谷横在面前,越过河谷大桥进入乌尔禾镇不远,就是神往已久的“魔鬼城”地域了。
 
  所谓“魔鬼城”,(也有叫它是“风城”、“风堡”的),一般都认为它是风吹蚀水平岩层所形成的残余的平顶小山,犹如颓毁的城堡或断残的方形建筑物。当地的蒙古人和哈萨克人对它也各有说法,但译意都是“鬼城”的意思。总之,这名词由来已久,而且听起来叫人心惊。其实,“魔鬼城”并不是城,称它城那不过是一种形象的比喻。
 
这里是个大风口,经常刮大风,气流在“城”中左旋右转,发出“呜—呜”的怪叫声,有点象神话中魔鬼的狂嗥,听起来叫人心惊肉跳。特别是在落日天黑时的嘶叫,乌云飞集“城”头,群岗昏暗,“街衢”迷离,各种奇形怪状的山丘、“城堡”,犹似怪影幢幢,跃跃欲起,若再有狂风暴雨更加令人毛骨悚然。大概人们就是针对这个特点,起了个“魔鬼城”的名字吧!
 
  进入“魔鬼城”,我首先跑上一座很高的山丘,极目四望,眼前宛如一座中世纪的古老城堡,堡群林立,大小相间,高矮参差,重迭错落,延伸十余公里,仿佛把人带进了奇异的神话世界。
 
  “魔鬼城”分“大城”、“小城”两部分,置身其中,就如进入古城堡一般。各种风蚀城堡、亭、柱、楼、阁等造型地貌,奇形怪状,巧夺天工。“大城”在西,“小城”在东,一般山丘海拔300—400米,主峰在“小城”,海拔540米,总面积约60平方公里,整个“城”呈赭色,表层粗看是红土,往里一扒就是岩石。这是白垩纪的沉积岩构成的,由于沉积时环境比较干热,因此岩石多呈赭红色,砂岩和泥岩相间,中间还夹杂有晶体透亮的石膏层,它们多平铺层叠、垂直节理发育,由它构成的这些山丘群,怪石峥嵘,险峰林立,千姿万态,发人想像。
 
有的一柱擎天,如同圆形的巨塔;有的玲珑剔透、妩媚可爱,简直是天然的亭台楼阁;有的雄伟庄严、棱角分明,酷似古代的城堡;有的底粗项细,拔地而起,宛若一把直刺青天的利锥;也有的却底细顶粗,状如蘑菇;有的翘首振翅,如同跃跃欲飞的苍鹰;有的极似老人像,似母子相携。真是鬼斧神工,奇妙无比,实难一一细述。面对这奇异迷人的景物,想来纵使是最富有想象力的诗人、画家,怕也觉得灵感迟钝,笔墨太笨,不能逼真地把它再现出来吧!
 
  我们在“古城堡”中一条条街巷中漫步。脚下是漫野的块砾戈壁滩,各种颜色的块砾外形奇特,它们大都是石英岩和燧石质的,表面油光滑亮,有尖棱和贝状断口,显然是长期经风吹蚀塑造出来的一种“风棱石”,形态上与河流或冰川作用的砾石绝然不同,别具特点。
 
同时,由于风的吹扬搬运,在山丘的低处,已形成一个个的小沙包,稀稀的生长着一些红柳、骆驼刺等灌丛植物;有的地方则就地起沙,风沙的堆积已覆盖在“城堡”上,一派荒漠的景观。
 
据一起考察的地质人员介绍,组成“魔鬼城”的岩层里,曾发现过剑龙和翼龙的化石,它们的发现,成为确定这里是一亿多年前白垩纪地层沉积的有力证据。根据化石和岩层本身的特点,推论当时沉积的古地理环境,可以想见:原来,大约在一亿多年前,这里曾碧波荡漾,气候温和湿润,是个大淡水湖泊。后来地壳变动,大地上升,湖水干涸,剑龙、翼龙被埋在地下成为化石,这里的湖泊也变成了戈壁台地。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中,后历经暴雨冲蚀,常期的大风吹蚀,塑造出今日的“魔鬼城”。
 
  可见,“魔鬼城”的出现是由它特殊地质地理环境所决定了的。
。首先是白垩纪的地层,它的主要颜色是赭红色、灰绿色和灰黄色相间,岩性由砂岩和泥岩平铺组成,软硬相间,垂直节理发育。在漫长的地质历史年代里,它经受暴雨的冲刷侵蚀,经常性的大风吹扬刮蚀,共同造就了各种岩石造型地貌。气象资料表明,目前这里虽属于干旱的准噶尔盆地,但降水形式却以集中的暴雨型式为主。
 
这里年降水量不超过60一70毫米,但都集中在六、七、八这3个月,而且多为暴雨加冰雹,来势之猛去时之快,往往是预料不到的,有时当你正要躲暴雨时,突然又烈日当空,晒得你皮肤发疼。一年中最热也在这3个月,气温一般在35—45℃,地面温度高达50℃以上。最低气温在一月份,月平均气温为—17℃,最冷可达—40℃左右。年蒸发量大于1600毫米,是降雨量的27倍之多。象这样温差大和年降雨量既少而又集中的特点,大大加速了岩石的风化剥蚀。在这里丘陵和台地的坡上,平行的暴雨冲沟和切沟及其坡麓的洪积扇形地貌是明显不过的。“魔鬼城”又位于佳木河的下游风口区,它北依哈拉阿拉特山,南为百口泉高地,西北为佳木河中游河谷。
 
该河从成吉思汗山与哈拉阿拉特山两山之间的峡谷中流出,峡谷正好是西北风的风口,风季是四至八月,7—8级风是常有的事,最大的风可达10—12级。风从峡谷(风口)吹来,首当其冲的是“魔鬼城”,由于地处河口小盆地,两侧高而中间低,吹到这里,受地形影响,风向转折,形成了一股股旋风,在“魔鬼城”中狂叫盘旋。旋风对软硬相间的水平地层进行选择性的侵蚀,往往坚硬的砂岩残留覆盖在上面,把地层旋成了直立几十米到上百米高的石蘑菇、石笋、石兽、石亭与石堡等,千姿百态,令人赞叹不已。以崩塌为主的重力侵蚀作用也是风城地貌斜面破坏的一种主要方式。
 
由于平铺的岩层面和节理面的交切,岩石在水和风的动力作用下常作块状的崩落,使各类风成造型地貌始终是斜面壁立峻峭,为造型奇特的又一原因。此外,还看到坚硬的赭色砂岩沿着分割的构造面作球状的风化,在地面和斜坡形成各种球状石蛋地形,又为“风城”增添奇景异彩。
 
在“风城”的北侧由于离开主风口较远的缘故,这里平铺的岩层保存完好,它呈长条形延展不绝,如长城一样。就在这白垩纪高平台的顶面,辽阔坦荡,显然这是一个平坦的侵蚀面,其上同样覆盖着戈壁砂砾,海拔在300米以上,砾石皆为各种颜色的风棱石,多石英质。
  
在“魔鬼城”,最有名的稀罕物当数天然沥青。在这山丘群中,你可看到那山坳象烟熏火燎过的,随风还飘来一般沥青味,细看可见一道黑墙似的沥青嵌在岩石中。大体上有七条,长约400—1000米,宽度、深度不尽相同。初步勘查,沥青脉宽为O.8—1.2米,深为十至数十米。
 
它质地纯净,黑亮油光,无须炼制即可使用,熔点高达170℃,是制造高级油漆和用于电气绝缘的宝贵材料,目前已经开采。原来,在石油生成和运移、聚集的过程中,如果遇到岩石裂缝或地下泉水通道,石油就有可能单独或随泉水跑到地面,有的成为油泉,有的因轻质油蒸发,原油氧化,成为沥青脉、沥青丘,有的形成油砂、油母页岩。
 
事实上,“魔鬼城”的北部还有一个油砂山,盛夏,老远便能闻到朴鼻的油味。据此,可以推知,“魔鬼城”下面该埋藏着多少宝贵的“黑金子”呢!今天的“魔鬼城”中,已经钻塔林立,机声隆隆,使往常死寂的“魔鬼城”越发富有了“魔力”,正在变为祖国新的油区。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