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工建筑学院院长何镜堂:好建筑就值得认定文物

来源:大科普网 时间:2013-12-01 热度:142

 昨日下午,被誉为“中国馆之父”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院长何镜堂做客广东科学中心,为“珠江科学大讲堂”做主题演讲。

  他以“快速城镇化下中华建筑的传承与创新”为题,批评中国城市建筑“千城一面”,还承诺要将广州国际金融城打造成具有岭南特色的新城。

  谈城市建筑:

  要么假古董 要么是山寨

  “要么是完全偷国外、模仿国外,要么就是假古董,这是大部分城市所面临的局面。”讲座伊始,何镜堂就指出目前中国城镇化高速发展中城市建筑的弊病。

  随后,他拿出10多幅城市图片,问现场观众是否能分出这是哪些城市,全场无人能答。他指出,粗放型的城镇化在给城市面貌带来巨大变化的同时,也带来各种问题,“千城一面”,风格怪异的“山寨”建筑频频涌现。

  他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归结为“缺乏文化自信”。“在学习西方与回归传统之间找不到切合点,常常在全盘西化与模仿传统符号中找不到正确方向。”

  谈广州国际金融城:

  确定保留红专厂

  作为广州国际金融城项目的总顾问,何镜堂表示要将金融城打造成具有岭南特色的新城。“一是把中国传统的‘方城’概念引入,二是将‘一河两岸’的水街概念融进来,三是在珠江上形成一个绿岛,四是用绿带环绕高层建筑。 ”

  对于新城的建造,何镜堂既不赞成原封不动的保留,也不赞成简单的大拆大建。他透露,现在的金融城确定将保留红专厂,这是一种对历史记忆的留存。

  谈广州新地标:

  高层建筑也要注重文化传承

  何镜堂认为,由于广州用地紧张,必然会出现高层建筑。但他强调,高层建筑同样要注重文化的传承,例如他参与设计的西塔,玲珑通透,还考虑到了遮阳、通风、节能、环保的要求。而广州塔,广州人都爱叫它“小蛮腰”,这体现务实、创新的建筑精神及广州人的开放、活跃。

  谈历史建筑保护:

  赞同认定年限为30年

  “只要是好的建筑,就值得被认定为文物。”对于近日《广州市历史建筑和历史风貌区保护办法(草案)》将历史建筑的认定时间从50年缩短到30年,何镜堂表示赞同。

  他介绍道,悉尼歌剧院建造于上世纪70年代,建成30多年,就在2007年被联合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文化遗产。“优秀建筑不能仅仅因为历史多少年卡死。”何镜堂说。

  谈学风:

  “学建筑要先学做人”

  虽然何老已经75岁高龄,但他依然奋战在第一线。目前,何镜堂带领着他的博士团队,一直活跃参与全国建筑的设计中。他说,现在的建筑都是参加竞标。在谈及如此德高望重的一位老专家为何愿意与年轻人竞争,何镜堂说“我敢于参加招标竞争,我不怕输,输多就会赢。”

  “我45岁才起步,1983年从北京回来,之前没有发表什么作品,每个人的一生都不是很顺的。”作为华南理工大学培养的第一个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告诉年轻人:“要学建筑,先学会做人。因为建筑是人造的,也是造给人用的,必须以人的需求作为出发点,而且做建筑必须团队合作,因此首先要学会做人的品质。”

 
 

(责任编辑:科普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