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收购豌豆荚:移动分发巨头格局已定
时间:2016-07-11 热度:139
阿里收购豌豆荚:移动分发巨头格局已定
从上个周的传闻到这个周的官宣,豌豆荚并入阿里巴巴的节奏可谓迅速。
在7月5日的发布会上,豌豆荚的CEO王俊煜是这样说的,“我们今天做出的决定是我们主动做出的选择,我们相信这能给应用分发业务带来更好的未来,让它的规模能再上一个台阶。”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表态,我们知道,在两年前豌豆荚曾拒绝了阿里的收购邀请选择独立发展,从拒绝到主动加入,豌豆荚高层如今态度的转变以及暴涨的信心很值得玩味。
抉择:豌豆荚从拒绝收购到主动加入
如果我们要讲述应用分发商店的历史,那一定要从AppStore开始。2008年7月11日诞生在iPhone 3G中的AppStore,可以说是应用分发商店的祖师爷。而随着智能手机的流行,手机软件商店概念也开始迅速风靡,各大手机厂商和第三方软件研发商开始以AppStore为范本,早期移动分发软件的基本形态逐渐确立起来。
让我们将时针回拨到两年前,那正是豌豆荚如日中天的时刻。
豌豆荚的崛起,是抓住了中国市场Google play空缺留下的机会,“打造安卓的App store”是他们的口号,他们几乎做到了。在先后获得创新工场、DCM中国、软银中国的多伦投资之后,豌豆荚的市值来到了最顶峰的20亿美金。
就在那个时候,阿里向豌豆荚抛出了橄榄枝。但对于豌豆荚的高层们来说,他们更希望能够在独立自主的情况下保持产品初心和创业情怀,用周鸿祎的话来说,这是一群“阳春白雪”的人。
就在那年的7月,百度以19亿美元的天价收购了91无线。豌豆荚联合创始人王俊煜对此的评价是:“所以即使别人能用更少的用户卖出天价,也跟我们没有关系——既然你们所追求的地平线上的那座高山,并不是同一座。”
但随着腾讯推出应用白,百度整合91无线,巨头们的强大势能开始发挥作用;另一方面是小米、华为、vivo等国产厂商,都在以AppStore为范本,意图打造闭合的移动生态。移动分发渠道迅速碎片化。豌豆荚走向了下坡路。
不过,这并不是豌豆荚选择阿里的原因,用王俊煜的话来说,他们不是被迫而是主动选择卖身,他们的动力不是金钱,是阿里所能提供渠道、产品、品牌,而更重要的是大数据。
动力:应对移动分发大数据变革 个性化精准分发成趋势
移动分发应用发展到如今这个阶段,已经经过了三次变革。早期的1.0时代,类似于现在的门户网站,编辑对内容进行筛选之后对读者进行推荐。这种模式下,运营人员是主导,软件分发平台的竞争力在于运营人员是否能快速的挖掘出用户需要的软件。
之后的2.0时代,技术成为核心竞争力。这个时代,分发平台们先是做了分类,后又做了搜索入口,但搜索的算法也经常会导致需求和结果的不匹配,比如某位用户在搜索框内键入“宅男”想搜索点死宅动画软件,结果却给导出一堆XX神器,这很尴尬。
问题出在哪呢?出在分发平台不够了解用户。这问题一方面提高了用户筛选的难度,另一方面也使软件开发商的找到目标用户的成本增加,整体来说,这降低了软件分发的效率。
现在我们都在谈论大数据的驱动力,而这一驱动力也在推动移动分发向3.0时代迈进。大数据对应用分发的重要性,体现在为用户画像以及数据的实时更新。
在刑事案件调查中,警方经常用到的破案手法,是通过受害者的描述对嫌疑人进行画像,在画像的过程中,受害人描述的越详细,画像也就越准确。而到了互联网时代,用户在对网络的使用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使用痕迹,通过大量的痕迹数据,我们也可以精准的对每个用户进行画像。
用户画像对应用分发的价值体现在两点,一是通过用户长期的使用习惯,对其进行定性画像,举例来说,对于购买健身用品的用户可以将其定性为健身爱好者,我们可以为其推荐健身App;二是通过用户数据的变化,了解其什么时候需要,比如一个长期购买书籍的用户突然开始关注母婴用品,并大批量的购买奶粉,那我们可以就此推断出他一定是有下一代,这个时候分发平台可以为他推荐育儿软件。
基于此分发平台可以衍生出两个升级点:一个是基于用户习惯的个性化精准分发,另外一个是基于用户习惯改变的全景式应用分发。
我们重点看一下阿里所能带来的大数据目前,阿里生态中已经拥有UC、神马搜索、高德地图、微博、PP助手等,这些位于搜索、电商、视频、地图、社交、应用、游戏等多个领域的产品所形成的,是我们能够在互联网行业找到的最全的数据库,再加上阿里强大的技术能力,其对数据的挖据更为深入,这两者的结合可以全面的判断用户的需求偏好,同时能够理解用户在不同场合的不同需求,基于用户需求推送“内容”而非单纯的“APP”。
这样的数据是豌豆荚之前所欠缺的,这也成为了他们主动选择加入阿里阵营的动力。
格局:宣告移动分发进入巨头时代
作
为最后一家独立运营的移动分发平台,在豌豆荚加入阿里阵营之后,该行业基本上形成了BAT三家巨头各配备顶级移动分发平台的格局。未来,随着三大巨头的扩张,我们或许会看到如阿里-魅族(锤子)-PP助手/豌豆荚一样,巨头+硬件+移动分发的行业布局。
将目光聚焦在这起收购案上,王俊煜的评价是“今天做出的决定是我们主动做出的选择,我们相信这能给应用分发业务带来更好的未来,让它的规模能再上一个台阶。”
而俞永福则说,豌豆荚除了能帮助阿里移动扩张应用分发市场占有率之外,未来更大的价值在于双方在“大数据”与“内容”的双向互利。
从双方高层的一致口径,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次双赢的合作。
对于豌豆荚来说,这次合作在大数据,渠道,商业化领域对其缺陷进行了补足。豌豆荚于行业内最早提出应用内搜索,这一战略转型是由于应用分发市场商业模式本身就有先天缺陷:用户下载App之后,用户就与应用分发市场割裂,分发市场对用户的粘性极低,只能从研发商那里获取收入,但随着渠道的碎片化趋势加重,渠道的话语权正在降低。在看清这一点之后,豌豆荚不再敢于只做应用市场,而是想要去切移动搜索的蛋糕,他们采取的策略是,推出主打应用内内容聚合的客户端“豌豆荚一览”。
但由于产业发展环境需要“多产品矩阵”的支持,豌豆荚在这方面的转型收效甚微。阿里的大数据以及产品矩阵的整合,使得豌豆荚能够重新回到自己的探索方向上,从流量入口升级为内容入口,这也正是阿里移动信息服务矩阵的目标所在。
而对于阿里来说,这也是在移动端的一次补强。在豌豆荚加入之前,移动分发在阿里移动整个体系中即使不算短板,但也未令俞永福满意,因为去年整合PP助手时,俞永福曾说,应用分发是阿里移动事业群中唯一未能进入市场前三的业务。
其实UC在收购PP助手后,本身已是应用分发市场的一支力量,但PP助手主要在海外发力,而此前国内格局初定,从无到有自己做国内移动分发并非明智之举。而在此
时收购豌豆荚可充当增量。
在双方的互相协作方面,豌豆荚转型之后所尝试的应用内搜索,可以和UC神马整合,前者提供内容,后者提供技术;在内容整合方面,UC正在大力推进自媒体平台UC头条,其与豌豆荚一览可以形成很好的协同效果。
除此之外,阿里大力推进的YunOS也可以从这次收购中获益,作为一个新生的系统,决定其生死的不是技术而是应用生态,豌豆荚可以为这个手机操作系统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综合来看,移动分发领域的三强格局已经稳固,阿里+豌豆荚的合作将成为这个领域不可忽视的一个变数。
(责任编辑:)
- TAGS:
- 本文网址:http://www.ikepu.com/kepu365/kepu-4119.html
- 上一篇:美军最新航母或"冒险"部署亚太:威慑中国 下一篇:建立生态银行 助力环保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