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将“死”,企业该如何活

来源: 时间:2016-07-07 热度:111

 6月10日,联想在硅谷召开Tech World大会。联想董事长兼CEO杨元庆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一再强调,此次Tech World大会上联想推出的各项创新来源于联想对未来IT的观察,未来将是物联网的天下,而手机等智能设备将是物联网的基础,“设备是联想的命根,是业务的核心,联想很早之前就开始着手实施这一战略。”杨元庆称。

 
  事实上,布局物联网以应对即将到来的第三次信息革命,已经是很多科技公司迫不及待在做的事。关于互联网即将消失,物联网将无所不能的预言,早在2015年就已经出现。在去年1月份的瑞士达沃斯经济论坛上,谷歌公司执行董事长埃里克•施密特即毫不留情地给互联网“判了死刑”。在座谈会上他说,互联网即将消失,一个高度个性化、互动化的有趣世界——物联网即将诞生。“我可以非常直接地说,互联网将消失。”施密特最后说。
 
 
  在《重新定义公司》一书中,施密特说,今天我们处于一个乐观却焦虑的时代,无数产业受到了科技的破坏性冲击。那么,当互联网科技红利将尽,物联网时代来临,企业和企业家个人该如何在分崩离析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呢?
 
  接受还是被接受?
 
  在施密特的描述中,未来将有数量巨大的IP地址、传感器、可穿戴设备,以及虽感觉不到却可与之互动的东西,时时刻刻伴随你。“设想下你走入房间,房间会随之变化,有了你的允许,你将与房间里所有这些东西进行互动。”
 
  面对物联网的汹汹大势,企业可以继续延续老路,仅仅把科技当成提高经营效率和扩大受益的工具,而不借助科技的力量脱胎换骨;也可以破釜沉舟,打破现状,找到策略,利用平台的优势持续打造优秀的产品。
 
  但成熟的企业天性喜欢规避风险,就像躲瘟疫一样避之唯恐不及,结果却没那么美好。因为抓不住个人计算机这个发展趋势(不愿为了降成本而创新),2000年4月总市值1410亿美元的美国太阳计算机系统公司,完败于英特尔(Intel)和微软Windows操作系统组成的“Wintel”组合,市场份额不断下降,2009年,太阳公司以74亿美元的售价被甲骨文公司收购。同样,如何迎接物联网这个不确定的风险(也是机遇)的到来,对于很多企业来说,是个问题。
 
  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简称IOT),也即物物相连的网络。在这个网络里面,所有的智能设备都能实现人机交互,进行协作。正因为如此,智能设备正在逐渐主导未来互联网,乃至物联网的发展。
 
  手机等智能设备成为抢占未来物联网制高点的基础。与杨元庆有相似看法的是格力的董明珠,但她受到了不少人的批评。董明珠一手主导格力从专业的空调制造跨界到智能手机行业,2016年还对媒体说要造汽车。这一转型的直接结果是,格力空调市场份额持续下降,2015年,被美的、奥克斯联手拉下销量第一的宝座。然而,在物联网即统治整个智能世界的时代,董明珠的主动作为,实则是为格力的生态链打造下一个接口。在刚刚上市不久的格力手机二代中,其内置格力专属物联芯片,可以和格力空调、冰箱等家电直接互连,配合多种传感器对家电进行智能调整,已经是物联网的一个雏形了。对于曾经躺在空调上都能赚大钱的格力,主动破局,董明珠的胆量与眼光其实都不容小觑。
 
 
  国内布局智能生态链的还有雷军以及他主导的顺为资本(也是小米早期投资机构)。目前小米以手机为核心,布局了大约55家智能企业,而顺为资本投资了其中绝多大数智能硬件企业。顺为资本创始合伙人兼CEO许达来说,“智能硬件就算我们不考虑小米,它其实也是未来的大趋势。我们看国际的研究机构,一线的投行,大家公认在移动互联网这个大潮之后,物联网是下一个大趋势。”
 
  在国外,主动迎接物联网的着名企业中,恐怕以GE的步子迈得最大。作为一家制造业巨头,2014年,GE宣布与一众技术巨头结盟建立起物联网联盟。GE此举的目的是寻求各方对旗下Predix平台的支持。Predix软件旨在令各种物联网端点具备智能化。在CEO伊梅尔特的推动下,GE的物联网技术迅速占领市场,2015年,伊梅尔特向外透露:“通用的软件业务每年增长20%,今年我们大约有60亿美元订单。到2020年,通用软件业务订单预计达100亿美元。按现在的轨迹发展,通用将跻身十大软件公司之列。”
 
  其他的国际公司,如三星、高通、英特尔等都接受并主动拥抱物联网——就像拥抱互联网到来一样,唯恐在这轮信息革命中落后了半步。
 
  更替还是被更替?
 
  20世纪90年代,网络1.0时代拉开了序幕,你可以在线阅读和购物;从2000年左右开始,新的科技催生了网络2.0,更多事情可以在网上完成;与此同时,随着Facebook、Twitter、微博等工具兴起,社交网络成为这个时代的新兴领军平台。从趋势来看,科技进步不可阻挡,物联网的发展不可逆转,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家更需要问问自己:新的平台出现,对企业意味着什么,有什么影响,又该如何去面对这种变化?
 
  在我看来,至少有以下几方面可以做。
 
  一是把难题提出来。在詹姆斯·鲍斯威尔为英国作家塞缪尔·约翰逊所写的传记《约翰逊的一生》中,塞缪尔说,“先生,请相信我的话,当一个人知道自己还有两周就要被绞死的时候,这会让他清醒。”面对那些无法轻易解决的问题,即使没有好的解决方案,把问题提出来,至少能给企业以警醒。
 
  谷歌创始人拉里·佩奇常常说,“首席执行官不仅要考虑企业的核心业务,还要放眼未来;多数企业失败就在于安于现状,只做渐进改变。”在今天,科技发展太迅猛,这种渐进改变是致命的,科技的进步有时候一小步就能带来行业巨大的跃进。看不清,或者不敢承认问题,是企业沉沦的第一步。
 
  二是鼓励创新,特别是破坏性创新。不提出问题,就永远找不到解决方案;没有创新,同样只能眼巴巴地看着问题把企业拖垮。企业的破坏性创新,往往意味着对既有利益模式的颠覆,需要对生产线进行再造,对利益进行重新分配。在无人驾驶汽车和新能源汽车大行其道之时,我们的汽车厂商又该如何来面对这种创新呢?
 
 
  三是抓住信息这个关键。在施密特看来,所有大的难题都可以归结为信息问题,也就是说,只要有足够的数据、具备足够的数据处理能力,人类所面临的几乎所有问题都有解决的方法。物联网以智能硬件为基础,却是以数据相互连接。这也是为何GE花大力气转型,成为一家数字化工业企业的原因。信息的造价很高,但复制成本却很低,如果你能创造出解决问题的信息,并把信息放在一个可以进行资源共享的平台,那么在未来的物联网时代,你将能用信息把所有的硬件连接起来。
 
  互联网是物联网的底座,说“即将死亡”也许过于悲观,但对于今天所有产品与服务都根植于互联网这个平台的企业来说,是进行技术的更替还是等着被更替,能思考的时间或许并不多。互联网技术从成熟到现在不到20年,从国际象棋“深蓝”(1997年)到“阿法狗”同样不到20年,机器接受人类智慧的火种,从互联到物联,也许中间就隔着一个小小的技术突破。不能适应技术的更新迭代的,无论是诺基亚还是太阳公司或者雅虎这样的巨头,最后免不了破产或者被贱卖,活下来的,都是那些主动改变,主动更替的。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