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U的历史你了解吗
时间:2016-06-28 热度:141
说到CPU的历史,不得不提及摩尔定律。摩尔定律是由英特尔(Intel)创始人之一戈登·摩尔(Gordon Moore)提出来的。
其内容为:当价格不变时,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元器件的数目,约每隔18-24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换言之,每一美元所能买到的电脑性能,将每隔18-24个月翻一倍以上。
根据CPU的发展,可疑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1阶段(1971——1973年)是4位和8位低档微处理器时代,英特尔在1971年11月15日向全球市场推出第一代微处理器,每颗售价为200美元,其晶体管数目约为2300颗。
第2阶段(1974——1977年)是8位中高档微处理器时代,第二代微处理器晶体管数目约为6千颗。
第3阶段(1978——1984年)是16位微处理器时代,在6年的销售期中,估计全球各地共安装了1500万部286个人电脑。Intel 80286处理器晶体管数目为13万4千颗,这就是传说中的286个人电脑的CPU。
第4阶段(1985——1992年)是32位微处理器时代,386,486的年代,首次实破了100万个晶体管的界限,集成了120万个晶体管,使用1微米的制造工艺,综合性能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第5阶段(1993-2005年)是奔腾(pentium)系列微处理器时代,终于见到更熟悉的词汇了是么,2000年发布的Pentium 4处理器集成了4200万个晶体管,改进版的Pentium 4(Northwood)更是集成了5千5百万个晶体管,并且开始采用0.18微米进行制造。2005年Intel推出的双核心处理器,采用90nm工艺生产,发展相当迅速。
第6阶段(2005年至今)是酷睿(core)系列微处理器时代,早期的酷睿是基于笔记本处理器的。2010年6月,Intel再次发布革命性的处理器——第二代Core i3/i5/i7。第二代Core i3/i5/i7隶属于第二代智能酷睿家族,全部基于全新的微架构,采用全新32nm的工艺,其他总能能力全面提升。
(责任编辑:)
- TAGS:
- 本文网址:http://www.ikepu.com/kepu365/kepu-3792.html
- 上一篇:路由器150M/300M/450M有什么区别? 下一篇:常见电脑截屏方法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