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迫症是不是一种病?
时间:2016-06-01 热度:119
强迫症是一种以强迫的思维或者强迫的行为表现出来的临床精神疾病,患了强迫症怎么治疗好呢?主要的是从内心的深处入手,改变一些不良的习惯,积极寻求心理咨询师的解救,强迫症还是可以治愈的。
一方面为摆脱痛苦寻求帮助寻求治疗,一方面又深信自己好不了,在作治疗的同时和心理咨询师对抗,并以对抗自己仍然存在的症状和痛苦向咨询师证明。
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们多年习以为常的负性思维及行为模式一般心理咨询师和医生不知如何切断。他们痛苦于那种不良的思维反应模式,却又习惯并依赖于那种模式,导致治疗起来的难度加大。
一、不要把强迫症当成“病”
强迫症不是器品质性疾病,目前心理学所采用的是医学的疾病诊断模式,喜欢把心理问题命名为这个病,那个症的,这样会使很多的朋友一看到自己有所谓的相似症状就给自己贴上强迫症的标签,觉得自己得了这个病,然后拼命的找一些“证据”来印证。一旦认为自己有“病”那就要治疗,不然会更加严重的。
在潜意识里大家理所当然的都会认为“病人”是需要特殊照顾的,而且“病人”在得病期间也是不能很好的工作学习的,只有自己的病完全好了,才能过上正常人的生活,也才能正常的工作学习,受心理问题困扰的朋友一旦给自己贴上“病”的标签,认为自己是一个“病人”,潜意识中就会认为很多事情自己是不能做好的,然后很多不能完成的目标,没有做好的事情,很自然的就给自己找个合理的理由——自己有强迫症,不然我肯定会做得很好的。
强迫症是心理因素引起的,给自己贴上“病”的标签,潜意识里会认同为自己现在处于非正常状态,需要看病,需要特殊的关注和照顾,好多事情自己现在是不能做的,只有等自己完全好了才能好好的做事情,这种潜意识里的认知是阻碍强迫症朋友康复的第一个障碍。强迫症康复第一步——给自己去掉“病”的标签。
二、与普通人一样去做你能做的事
在咨客当中,有很多朋友这样问:我什么时候病才能好啊?我想做事情,可是现在这样子我什么都做不了,如果我好了我就可以好好去找工作了,好了我就可以去谈恋爱了,好了我就可以开始考研了等等。之所以会这样说,实际上还是觉得自己有病,认为自己只有完全康复了才能享受正常人的生活,才能去找工作,才能去谈恋爱,才能去考研等等。如果要坐等到完全康复了才去做这些事,那么那一天将会非常遥远的,也许你永远看不到那一天的到来。
虽然不可能我们每一个人都会经历强迫症,但相信大部分人对困扰强迫症患者的焦虑紧张、恐怖、抑郁等情绪都有深切体会。实际上真正困扰强迫症患者的也正是这些负面情绪。正常人带着这些负面情绪可以去正常的生活、工作、学习,强迫症患者也依然可以做到。当你像一个正常人一样去生活的时候你就是一个正常人,那些困扰你的负面情绪会自然慢慢淡化!强迫症康复第二步——与普通人一样做你能做的事情!
三、不要把自己的原因总是归结到重要他人身上
大凡强迫症患者独立性比较差,倾向于把自己的问题归结于环境或者重要他人,期望通过大环境或者重要他人的改变来带动自己的改变。在咨询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咨客把自己现在的问题归因到重要他人身上,认为自己的问题都是他人造成的(主要是父母),和自己没有什么关系,而且认定只有他们(主要是父母)做出改变,自己才能好转,如果他们(主要指父母)不做出改变自己这一辈子都不可能好转,并据此强烈要求心理咨询师给他们父母做心理咨询调整。 有时候一些持精神分析挖掘童年创伤经历的心理咨询在做问题归因时候也把咨客现在的问题完全归因到咨客重要他人身上,造成咨客走出心理咨询室就和父母争吵,这样受持精神分析心理咨询师归因影响的咨客。受此归因影响的咨客对于改变自己持消极态度,心理调整相对也比较费时费力。
确实童年父母的教育方式、家庭环境等因素会对我们的成长有所影响,但过去发生的事情只能影响我们的现在并不能决定我们的现在,更不能主宰我们的未来!如果在我们成长过程中重要他人特别是父母对我们有决定性影响力的话,那么为什么同一对夫妇养育的子女长大后却各不相同,甚至有时候差异迥然。
另外,如果说,当我们还很小的时候,父母给我们什么我们只能接受什么,我们受制于父母,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当我们已经长大,已经有了拒绝和选择的能力,还把一切归结于父母,那么我们自己在哪里?可以这么说,无论问题的起因是什么,自己的独立性、决心、耐心、行动力是从强迫症走出来最关键的因素。强迫症康复第三步——客观归因,勇于承担自己应承担的责任!
四、解决问题不是陷入不良情绪
陷入心理困扰的人总是希望自己能够尽快好转,特别是走进心理咨询室的咨客,他们的求助欲望和动机很强。有些人在心理咨询师协助下能够很快从心理困扰里面走出来,但是也有一些人却需要费很大的精力和时间。二者的显着区别在于前者在心理咨询师的协助下积极关注自己,对自己的好转能及时给予自我肯定;而后者一般忽视自己症状的减轻,或者在肯定自己好转的同时,注意力更多的去关注自己不好的一面,而陷入一种不良情绪之中。
(责任编辑:)
- TAGS:
- 本文网址:http://www.ikepu.com/kepu365/kepu-3368.html
- 上一篇:女性容易得四种心理疾病 下一篇: 恐惧是可以“遗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