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知识:湿纸巾含有丙二醇有没有危害?
最近,一个电视节目对市面上买到的几种湿纸巾进行了检验分析,并宣称“不少湿纸巾中都含有丙二醇、苯扎氯铵等成分。丙二醇是一种低毒化学溶剂,如果长期用湿纸巾擦手,再来拿东西吃,会导致有毒物质进入胃肠道,存在安全隐患。此外,因为丙二醇溶解度大,大概有5%的人会有过敏反应,长期使用会对皮肤造成伤害。”
这条新闻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一夜之间,湿纸巾似乎从生活必需品变成了“定时炸弹”。事情真有这么糟糕吗?
湿巾中为什么有丙二醇?
丙二醇这个词是个简称,它通常指的是“1,2-丙二醇”。大家对丙二醇可能有点陌生,但如果给它的分子中再加上一个羟基,就可以得到一种更为人所知的物质——丙三醇,也就是大名鼎鼎的甘油。
丙二醇是一种粘稠、微甜的液体,具有吸湿、润滑和一定的抗菌效果。它有非常广泛的商业用途,在食品、化妆品、药物和日用品上都有应用。
那么,湿巾中为什么要添加丙二醇呢?一个最常见的理由就是保湿。湿巾是用在皮肤上的,擦过之后当然希望能在短时间内保持皮肤湿润。丙二醇此刻的作用就和甘油类似,可以从空气中吸收一些水分到皮肤上,避免擦过湿巾后液体挥发造成的皮肤干燥。
添加丙二醇的另一个理由是抗菌。湿巾当然是一次性使用的,但很多湿巾并非单片包装,撕开包装后,尚未用完的湿巾就会和空气接触,如果不采取措施,空气中的细菌就容易在湿巾表面滋生,再用时就可能危及人体健康。而丙二醇所拥有的抗菌活性,就能够延缓湿巾上细菌繁殖的速度,从而保护使用者的安全。这一点,在湿巾作为女性、婴儿卫生用品时尤为重要。
事实上,丙二醇的毒性和刺激性都是相当低的。它的“毒性”主要体现为对神经系统的影响,而这种情况只有在摄入极大剂量时才会出现(例如有动物实验显示,当每天每公斤体重摄入剂量高于13.2克时,丙二醇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1])。而只要不超过规定限量,少量的摄入或皮肤接触都是比较安全的。
除了应用于皮肤护理品以外,丙二醇还是一种广泛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比如,在我国卫生部发布的《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1)的附录中[2],就批准了将丙二醇用于“生湿面制品(如面条、饺子皮、馄饨皮、烧麦皮)”与“糕点”两类食品之中,最大使用量分别为1.5g/Kg和3g/Kg,这个剂量水平,在该标准中属于中等。同样的,丙二醇也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用于食品添加剂[3]。在“加入食品的任何东西”(EAFUS)目录中,丙二醇的编号是1615,文献类别代码是ASP。这就意味着,从现有公开的研究证据来看,FDA未发现丙二醇具有不能作为食品添加剂的理由或者风险。换句话说,只要不超范围、超量使用,丙二醇用于食品对于人体都是安全的,哪怕是长期食用,也并不存在明显的安全隐患。而相比面食、糕点等食品,通过“湿纸巾擦手再拿东西吃”摄入的丙二醇剂量其实也会更少。在皮肤没有破损时,通过皮肤接触丙二醇的吸收剂量也非常少。
不仅如此,一般用量下的丙二醇对皮肤和粘膜的刺激性其实也很小。市面上有不少水基人体润滑剂都以丙二醇和甘油作为关键添加成分,以达到保湿、增稠等作用。为了达到粘滑的触感,其中的丙二醇含量还会比湿纸巾中更高。这些用于人体最为敏感粘膜部位的润滑剂产品尚且不会导致刺激和不适,用湿纸巾来擦擦手又何必担心呢?
日常生活中接触的丙二醇一般不会带来健康危害,但也有个别婴幼儿误食导致中毒的病例报告。例如一名两岁的婴儿曾因咀嚼清洁湿巾而出现中毒症状[4]。因此,家长也应该照看好自己的孩子,避免不必要的伤害。
其他成分有害吗?
除了丙二醇,原报道中还提到了另外一种物质——苯扎氯胺,它是一种常见的表面活性剂,具有更强的抗菌作用,也往往作为抗菌消毒剂使用。现有研究认为,高浓度(10%以上)的苯扎氯胺溶液对于人体的皮肤、粘膜有一定刺激性,不过在正常剂量范围内,它依然是安全的,并且在需要时可以减少细菌污染的风险。手术前的皮肤消毒、日常用的洗手液、滴鼻液、隐形眼镜护理液等等都可以选择苯扎氯铵作为抗菌剂。苯扎氯铵在日常生活中另一个最常见的用途,是大家都很熟悉的创可贴,它可以对小伤口附近的皮肤和组织起到抗菌作用。
除此之外,湿纸巾中的其他成分大多也是一些抗菌防腐剂、表面活性剂等等。正常使用情况下,这些物质并不会带来明显的健康风险,不过对一些人而言,它们确实可能导致过敏和接触性皮炎。如果某种湿纸巾产品让你过敏,那么就立即停止使用,必要时向医生寻求帮助。
总而言之,从现有的数据来看,无论是湿纸巾中的丙二醇还是苯扎氯铵,它们对人体都是安全的,正常使用情况下不需要担心会“中毒”。当然,湿纸巾未必能在消毒和预防疾病方面起到充分的保护作用,有条件时还是认真洗洗手吧。
- TAGS:
- 本文网址:http://www.ikepu.com/kepu365/kepu-2608.html
- 上一篇:人在死亡后 体内发生可怕化学过程揭秘 下一篇:科学普及:全球人口能消灭多少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