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地貌学
构造地貌学 研究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关系的学科,是地貌学的重要分支。地质构造一词有两种含意:①指久远地质时期构造运动所造成的各种构造,如岩层褶曲而成的背斜、向斜,岩层错断而成的逆冲断层、正断层等,以及它们的复合体;②指新第三纪以来的构造运动(即新构造运动)形成的、并还在活动的各种构造。前者称为静态构造,后者称为动态构造。明显反映这两种地质构造的地貌称为构造地貌,亦有人将两者分别命名为构造地貌和动态构造地貌。反映大地质构造的地貌有大陆、洋盆、山脉、大盆地、大平原等;反映小地质构造的地貌有背斜山脊、单面山、断层陡崖等。
构造地貌学 - 研究简史
地貌和地质构造的关系很早受到人们的注意。在19世纪80年代,W·M·戴维斯明确指出:构造是地貌发育的三大因素之一。戴维斯的观点推动了地质构造与地貌关系的研究,但他对大区域构造地貌的发育建立在一次强烈上升后地壳长期稳定条件下有序发展的观点,则是不完全符合事实的。
1923年W·彭克在《地貌分析》一书中指出:地貌的形成和演化要从动态构造的变化中去研究,使构造地貌学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从此,地貌学从研究静态构造地貌扩展到研究动态构造地貌。20世纪50年代中期,A·L·韦格纳于1912年提出的大陆漂移说的复活,以及60年代海底扩张说和板块构造说的提出,极大地推动了全球性地貌的研究,使构造地貌学研究与地球动力学的研究结合起来,构造地貌学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了新发展。
构造地貌学 - 研究领域
基本分为两个方面:
根据地貌形态分析构造,了解地貌内的动力机制,研究构造
从构造的角度来解释地貌形态。
构造地貌学的研究有三个等级:
研究整个地球的形状,从构造角度分析大陆、洋盆等大型地貌单元。研究地球内部动力和宇宙动力的作用如何形成地球表面的大地貌形态;
研究山地和平原等地貌单元,受地球内力形成的地貌形态;
研究独立的山等小地貌单元,地质构造受外动力的地质作用形成的地貌形态;
构造地貌学 - 研究内容
研究对象是构造地貌,包括断层地貌、褶曲地貌、火山地貌、熔岩地貌,以及丹霞地貌等。
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①研究明显反映静态构造的地貌,即静态构造地貌。地质时期形成的地质构造,其原始构造形态不可能完整地表现在地形上。因为后来的构造
因此,由古老构造形成的背斜山、向斜盆地、断层陡崖等原始静态构造地貌上会出现一些次生构造地貌。如背斜山顶部最易受侵蚀破坏,一旦顶部的刚硬岩层被蚀穿,裸露的下伏软弱岩层更容易被蚀低,于是在背斜山轴部形成一个顺背斜走向发育的谷地,称为背斜谷。背斜谷两侧即形成单面山。相反,顶面由硬岩组成的向斜在外力侵蚀中可能反而残留为高地,构成所谓倒转的向斜高地,称为向斜山。古老的断层构造区,原来断层上升盘地块可能由于软岩出露而反被蚀低,在沿断层线上形成与原始断层崖朝向相反的陡崖,称为断层线崖。
②研究明显反映动态构造的地貌,即动态构造地貌。现代构造地貌研究已不限于单纯地描述一个地区的地形和静态构造的关系,而是着重探讨不同地区和全球性新构造
大范围的地壳水平
构造地貌学 - 研究方法
①运用地貌学方法揭示较长时间的造陆
②利用与地貌学密切相关的沉积学方法研究新构造
③进行综合研究。无论是研究静态构造地貌,还是研究动态构造地貌,都必须从地球内力去追溯它们的成因,但同时又应看到所有的构造地貌都不是纯内力作用的产物,还要研究外力侵蚀、岩性因素在构造地貌中所起的作用。
④漫长的地质历史中发生过多次的大规模构造
构造地貌学 - 分支学科
地理学概述、自然地理学、地貌学、动力地貌学、气候地貌学、应用地貌学、
构造地貌学 - 相关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