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主义
货币主义 - 研究简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英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长期推行凯恩斯主义扩大有效需求的需求管理政策,虽然在刺激生产发展、延缓经济危机等方面起了一定作用,但同时却引起了持续的通货膨胀。货币主义创始人为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M.弗里德曼。在理论上和政策主张方面,该学派强调货币供应量的变动是引起经济活动和物价水平发生变动的根本的和起支配作用的原因,K·布伦纳于1968年使用“货币主义”一词来表达这一流派的基本特点,此后被广泛沿用于西方经济学文献之中。弗里德曼从50年代起,以制止通货膨胀和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相标榜,向凯恩斯主义的理论和政策主张提出挑战。他在1956年发表《货币数量论──重新表述》一文,对传统的货币数量说作了新的论述,为货币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货币是难以想象的奇迹。但有了货币,起码造成了两种困惑:在理论上货币造成了从微观经济学到宏观经济学的鸿沟,而在现实中则触发了通货膨胀或紧缩,使经济出现波动。这两件事情都不好办,所以只要能解释其中的一个就足以名垂青史,要是能兼顾之,那只能称之为大师了。人们可以找到一位这样的大师,他就是弗里德曼。由于其在货币数量论上的杰出贡献,荣膺1976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并且作为反通胀的旗手,与凯恩斯主义鏖战不休,最终在二战后全面确立其货币主义的地位,正由此,有人将弗里德曼奉为货币学派的祖师爷,尽管弗里德曼认为祖师爷应该是欧文.
弗里德曼考察了不少例子,主要是集中在战争时期,耐人寻味的是,弗里德曼对中国问题的关注。弗里德曼访问过中国,并且向当时的领导人进言,这恐怕是促成弗老思考中国问题的原因。战时由于政府出于军需考虑大量发行货币,往往导致通货膨胀。弗里德曼对中国国民党最终溃败的解释也落脚于国民党引发通胀,但是却没有适当的终止手段,以至于货币贬值几万倍,在极端的时期,农民不得不使用耕牛和
此后,弗里德曼和他的同事们在理论细节方面不断进行琢磨补充,并且利用美国有关国民收入和货币金融的统计资料进行了大量经济计量学方面的工作,为他的主要理论观点提供经验材料的论据。自60年代末期以来,美国的通货膨胀日益剧烈,特别是1973~1974年在所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的剧烈的物价上涨与高额的失业同时并存的“滞胀”现象(见停滞膨胀),凯恩斯主义理论无法作出解释,更难提出对付这一进退维谷处境的对策,货币主义开始流行起来,并对美英等国的经济政策产生了重要影响。货币主义的代表在美国有A.C.哈伯格(1924~ )、布伦纳和L.C.安德森等人,在英国有D.E.W.莱德勒(1938~ )和J.M.帕金(1939~ )等人。
货币主义 - 基本观点
弗里德曼在《货币数量论──重新表述》一文中认为,货币数量说这个词语只是表示一项研究方法,而不是一个具有确定意义的理论的名称。它是关于货币需求的理论,而不是产出量或货币收入或价格水平的理论。在这篇论文中,弗里德曼在凯恩斯流动偏好函数基础上作了一些发展补充,建立自己的货币需求函数。
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货币主义的基本观点,可概括为以下几个命题:
①货币需求函数是一个稳定的函数,意指人们平均经常自愿在身边贮存的货币数量与决定它的为数不多的几个自变量(如人们的财富或收入、债券、
②引起名义国民收入发生变化的主要(虽然不是唯一)原因,在于货币当局决定的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假如货币供应量的变化会引起货币流通速度的反方向变化,那么,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对于物价和产量会发生什么影响,将是不确定的、无法预测的。弗里德曼突出强调货币需求函数是稳定的函数,正在于尽可能缩小货币流通速度发生变化的可能性及其对产量和物价可能产生的影响,以便在货币供应量与名义国民收入之间建立起一种确定的可以作出理论预测的因果关系。
③在短期内,货币供应量的变化主要影响产量,部分影响物价,但在长期内,产出量完全是由非货币因素(如劳动和资本的数量,资源和技术状况等)决定的,货币供应只决定物价水平。货币是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分野的标志,有了货币,一切经济行为就大为不同。实际上,很难想象一张100元的人民币可以用拉兑换各种商品,只是这个交易行为已经习以为常。而仔细深究起来,却非常可怕,因为这毕竟只是一张纸,但居然整个社会对此毫不怀疑地接受。这其中的关键还在于人们相信政府信誉。不过这一点实际上很脆弱,至少弗里德曼对货币史的研究告诉人们,政府的可信度并不高。或者说,政府并不是必要的。
④资本主义经济体系本质上是稳定的,只要让市场机制充分发挥其调节经济的作用,资本主义将能在一个可以接受的失业水平条件下稳定发展,凯恩斯主义调节经济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不是减少了经济的不稳定,而是加强了经济的不稳定性。因此,弗里德曼强烈反对国家干预经济,主张实行一种“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这就是把货币存量作为唯一的政策工具,由政府公开宣布一个在长期内固定不变的货币增长率,这个增长率(如每年增加 3~5%)应该是在保证物价水平稳定不变的条件下与预计的实际国民收入在长期内会有的平均增长率相一致。
货币主义 - 区别
货币主义的核心命题是货币在经济活动中最重要。政策主张货币发行增长率要保持一个不变的速度,让经济中的个体对通货膨胀有完全的预期,这种货币机制被称为弗里德曼规则。除此,不要对经济活动有任何干预。
合理预期派与货币主义
70~80年代在美国出现的合理预期派认为,预期在决定物价和产量的进程中居于最重要地位,因为企业和居民户将及早懂得判断经济事变,从而他们会完全预料到政府的行为,并在事前采取行动来抵消政府的政策措施,所以,任何具有稳定作用的经济政策的前途是暗淡的。甚至在短期内,也只有未被预料到的政策行动才会对真实产量有影响。这样,合理预期就与极端货币主义观点联在一起了。
货币主义 - 相关学科及流派
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比较经济学、财政学、发展经济学、激进经济学、金融学、会计学、劳动经济学、数理经济学、数量经济学、经济计量学、城市经济学、服务经济学、福利经济学、技术经济学、价格经济学、农业经济学、人口经济学、教育经济学、奥地利学派、边际效用学派、供给学派、剑桥学派、制度学派、新制度学派、重农学派
- 文章作者:百家乐
- 本文网址:http://www.ikepu.com/economics/branch/monetarism_total.htm
-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