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心理学
时间:2013-06-06 | 关注度:40
| 消费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消费者在消费活动中的心理现象和行为规律。消费心理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它的目的是研究人们在生活消费过程中,在日常购买行为中的心理活动规律及个性心理特征。消费心理学是消费经济学的组成部分。研究消费心理,对于消费者,可提高消费效益;对于经营者,可提高经营效益。
本书对从事营销、经营、管理实务的企业家是一本必备的工具书,对高职高专院校市场营销及经贸专业学生则是一本实用的专业教材,并可供从事市场营销工作的各界人士和经济理论工作者参考阅读。
英文名称
Consumer Psychology
概述
消费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消费者在消费活动中的心理现象和行为规律。消费心理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它的目的是研究人们在生活消费过程中,在日常购买行为中的心理活动规律及个性心理特征。消费心理学是消费经济学的组成部分。研究消费心理,对于消费者,可提高消费效益;对于经营者,可提高经营效益。
发展
知识积累阶段
这一阶段大致从两次社会大分工一直到19世纪。在这漫长的社会历史进化历程中,消费心理科学基本完成了它的基本知识的积累使命。马克思指出:两次社会分工以后“出现了以交换为目的的生产,即商品生产,随之而来的是贸易”。商品生产和贸易往来促使生产者、 经营者、消费者程度不同地开始关注与消费心理范畴有关的问题。伴随人类文明渐进的步履,人们对属于消费心理范畴的有关问题的认识逐渐从感性上升到理性,进而展开逻辑思维并提炼出一系列理论范畴。东西方思想家至少论及或探讨了以
下重要范畴。
消费心理学
消费需要问题。在东方,中国春秋末期的着名自由商人范蠡(陶朱公)已从分析消费需要入手,以“计然七策”经营商业,荀子提出生产要“养人之欲,给人之求”(《荀子·礼论》),讲的就是满足人的消费需要;在西方,古希腊唯心主义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已提出“欲望是心理运动的资源,一切情感、需要、动作和意志均为欲望所引发”的命题,古希腊哲人色诺芬最早提出“消费”这个术语,法国古典学派的终结者西斯蒙第提出了社会生产目的是满足消费者需要的观点。
消费时间与消费习惯问题,在东方,倡导生产要注重消费季节变化和士、农、工、商的消费习惯;在西方,早期思想家也有论及消费时令和消费习俗的朴素思想。
消费阶层的划分问题,除了东方的分士、农、工、商为四个消费阶层外,西方的柏拉图也提出了“哲学王、武士和劳动者(奴隶除外)”的观点。此后虽然也有些学者提出不同的分类观点,但他们都受到历史社会局限,没有把贵族、奴隶(农)另列为两个消费阶层。
家庭消费问题,在西方,色诺芬较早分析了家庭收入与家庭消费的相互关系;在东方, 中国古代先哲们亦论及了家庭消费的基本问题。
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问题,在物质消费方面,中国理论家们围绕主俭还是主奢问题自先秦诸子如孔子、孟子、老子、荀子、管子一直论战到近代的魏源和谭嗣同; 西方重商主义杰出代表托马斯·曼则提出了折中的消费原则,而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们则强调节制消费。在精神消费方面,英国的托马斯·莫尔、法国的西斯蒙第等人也较早地讨论了精神文化消费的问题。
消费权益问题,这在东方可追溯到中国的《周礼》,在西方可考查到“两河流域”的《乌鲁卡基那改革铭文》。这个问题在中国一直到清末沈家本拟定的《大清现行刑律》都包含在一些市场管理的政策、法令之中;在西方,一直到美国成立世界第一个消费者组织之前,其有关思想也都包含在一些市场管理法规和政策条文之中。 这些思想共同反映出人类对自身权益的要求与召唤。
此外,在这个历史大跨度中,东、西方思想家们还就消费知觉与学习、消费环境、消费习惯、消费政策等提出了一些朴素的思想。上述与消费心理范畴有关的知识只是我们经过“逆向还原”后所考察到的结论。由于这一阶段中“消费理论”与“心理理论”尚未产生有机的“合奏”,因此,它只能说明“消费心理学有一个久长的过去”,还不足以说明这个阶段就有了消费心理学。它在知识积累阶段只是一种量的增加,其中也蕴含着
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化精神。
消费心理学
体系凝构阶段
这一阶段大致自19世纪后期一直到本世纪七十年代,这是消费心理学在体系上开始凝构的变奏曲和交响乐时代。导致这个时代的开始,除了一方面“依赖于技术的状况和需要”,另一方面是资本主义社会矛盾发展引发的经济危机之外,还有相关学科理论的相互渗透等因素。这里侧重于后者的考析,因为后者能够反映出消费心理科学作为一门学科的体系构建的内在逻辑规律(当然这种内在规律是与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拉动分不开的)。
消费心理学科的诞生是与心理学、消费经济学及其他分支学科的生成有着“血缘关系”的,而且很大程度上是心理科学理论在实证研究中,不断向消费研究领域渗透,而与消费有关的社会经济文化问题又反作用于应用心理学所致。从心理学发展角度说,虽然早在1509年法国麻堡大学教授葛克尔已用《心理学》标明其着作,但他仍未摆脱抽象的哲学羁绊,直到1879年德国生物学家冯特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把自然科学的实验方法引入心理学研究,才使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实验科学。这种实验研究方法为以后的消费心理问题探索奠定了方法论基础。从消费经济学发展来看,如同“每一门科学部门中都有一定的材料,这些材料是在以前的各代人的思维中独立形成的”一样, 消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在这些世代相继的人们的头脑中经过了自己的独立的发展道路”。19世纪前后,出现了现代消费思想并开始与传统消费思想相融合,导致了消费经济理论的大发展。这种心理学与消费经济理论的同向发展,加之在19世纪中叶前后的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畸形发展需要的拉动,它们开始“并轨”共进。从这个角度看,1895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心理学家h ·盖尔率先把心理学原理引入消费者从看广告到购买过程的实验研究,1901年w·d·斯科特率先提出“消费心理学”(consumer psycology)的术语是一点也不奇怪的。只是消费心理科学的理论体系尚待进一步研究,h·盖尔和w·d·斯科特虽没用《消费心理学》标其书名,但他们的思想为理论界构想消费心理学体系无疑提供了一个鲜明的信号。自此至60年代前后,一些理论家为建构消费心理学体系付出了艰辛而卓越的劳动。概括起来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其一,应用心理学研究着作的大量问世。应用心理学的广泛研究为消费心理学体系的创立提供借鉴。这些研究的代表是:1900年h ·盖尔出版《广告心理学》,w·d·斯科特与h·盖尔遥相呼应,于1903 年出版以探索消费心理为主要内容的《广告论》,1980年e·a若斯出版《社会心理学》,从而开辟了群体消费心理的研究领域,1912年闵斯特伯格的《心理学与经济生活》问世,克伦发表《实用心理学》,专章讨论销售心理学问题,1920至1930年间丹尼尔·斯塔奇撰着并出版了《斯塔奇广告回忆指南》和《广告学原理》,并以此在美国商业史上获得“商业心理学教授”的美称。此后20多年间,经由零星片断发表至开始“组装”的还有《经营心理学》、《产业心理学》和《管理心理学》等着述问世,它们都或多或少地从各个侧面探及消费心理问题,为消费心理学体系化提供了前提条件。
其二,实验研究成果的大量涌现。继h·盖尔之后, 美国心理学界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消费心理“实验热”,相继推出了大批研究成果,主要有1920年j·b·华生的广告心理研究、1938年欧内斯特·迪士特的消费动机研究等。正如r·珀劳夫调查所显示:1960年以后, 对这一领域的兴趣和文献量有明显增加。事实上进入60年代之后,密西根大学调查研究中心的g·卡陶纳关于消费期望和消费态度的研究,哥伦比亚大学实用社会研究所的拉机斯费尔德和e·卡兹关于“人格的影响”的研究,哈佛大学r·a·鲍尔关于“知觉到的风险”的研究,诺兰集团公司的罗杰·l·诺兰关于“新产品初步设计研究”和“定位研究”以及佩里安、卡陶纳、詹姆森等人的一些调研报告,为消费心理学体系的构建奠定了科学基础。
其三,研究方法的更新与对新问题的探索。20世纪60年代前后,美国心理学家们不仅对前人的研究成果加以整理和吸收,如选编一批《论文集》等,还特别注意吸收运筹学、模拟模式和形式模式的理论与方法;与此同时,研究者对现实问题也极为关注,如六十年代初,镇静剂他利杜米德(thalidomide)曾在一些国家为孕妇们所广泛使用,后来人们发现,服用这种药物的妇女生下的孩子往往带有严重的身体缺陷,世界性的宣传资料引起了对“人造”产品的副作用的普遍怀疑,开始了消费者怀疑主义时代;万斯·帕卡德于1957年问世的《潜在威协》对“虚伪”和“欺骗”的商业手段作了尖锐的批评。又如对环境污染问题,卡森于1962年出版的《寂静的春天》一书中较细地论述了消费生态问题。
上述三方面的相互作用,加之如美国消费者主权运动的蓬勃发展等都是消费心理学走向体系化的“助推器”,1960年美国心理学会(apa)设立消费者心理学分会,拥有会员达四百人之多, 美国的部分高校开始拟定《消费心理学》大纲,约在1965年前后消费心理学的体系已基本创立。因为从消费文献学角度考察,这时的消费心理学大纲的名称不一,有的命名为《消费者行为心理学》,有的叫作《消费者研究》,还有称为《消费者行为学(狭义)》的,其讨论的理论范畴基本上都是消费心理问题,所以我们根据美、日、英诸国学者学术心态特点把这些着述(含论文)的观点加以归纳统筹,确定本学科体系的创立时间。
学科创新阶段
这一阶段大致自20世纪70年代中叶延至20世纪末或21世纪初。如同其他学科的发展一样,消费心理学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在不断创新的过程中得到丰富和完善的。就目前所掌握的文献看,消费心理学的学科创新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
一是研究领域的拓展。消费心理学研究领域的拓展可以从两个方面得到证明。其一是多学科参与研究。美国心理学会所属23个部门的研究报告、美国市场学会的研究报告都反映这种趋势。1969年创立的美国消费者研究会的会员由心理学、农业经济学、建筑学、法学、医学、市场学、数理统计学、工程学等各个领域的专家组成,彼此间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1974年创刊的《消费者研究》杂志就是由10个不同组织支援的,这种学术风气很快流行到了日、英、德诸发达国家。其二是探讨范围逐渐扩大。从美国主要学术杂志看,《应用心理学》(1917年创刊)、《市场》(1936年创刊)、《广告研究》(1960年创刊)、《市场调查》(1964年创刊)、《消费者研究》(1974年创刊)等权威刊物发表消费心理科学的论文、报告和调查资料不断增多, 据恩格尔等人统计,1968年至1972年发表成果量比以前出版的全部成果还要多,探讨范围除了消费生态问题、文化消费问题、决策模式问题之外,还有消费者保护问题、消费政策问题、消费信息处理问题(程序研究)、消费心理内在结构问题(“临床”研究)、消费信用问题、消费法学问题、消费心理控制问题等,这些在g·d·休斯和m·l·雷合编的论文集、j·b·考因编辑的论文集、w·a·伍兹编辑的论文集以及各学会的出版年鉴中都有程度不同的反映。
二是研究国界的突破。科学是无国界的,消费心理学在美国诞生后很快引起日、苏、法、英、德以及印度和中国学者的重视。例如,日本20世纪60年代以来一些社会心理学家、市场学家、临床心理学家就发表过有关消费心理的译文、研究报告、论文等(可从该国《广告》、《商界》、《消费者》、《智力》等刊物中略见一斑),代表人物有小岛外弘、吉田正昭、马场房子、饱户弘等,他们分别以《消费心理研究》、《产业心理学》、《消费者行为心理学》、《消费者心理学》等着作的问世而名扬海外;美、日分别召开的心理学会年会都邀请外国专家参加;1979年第四届心理学斯德哥尔摩欧洲讨论会上不少学者对消费心理学作了最有系统的描述;中国早在二十年代起,孙科、吴应图、潘菽等人也分别发表了这方面的论文、译着等,此后,于光远、尹世杰、林白鹏等着名经济学家相继深入开展消费研究, 先后提出并创建了消费经济学,尤其是1984年以来的中国消费经济学与消费心理学研究有了长足的发展。
1986 年在美国纽约举行的“2000 年消费者政策研讨会”以及美国消费者协会成立50周年纪念活动、1995年在马来西亚召开的“亚洲消费者与家庭经济学会”(acfea )首届国际学术年会,这些活动程度不同地使消费心理科学的研究趋向国际化,不同国家和不同学科的专家学者开始“协同作战”,为消费心理学的学科创新正在产生积极影响。在这种人类文化大撞击、大融合的趋势面前,消费心理科学正由“体系国家化”向“学科国际化”迈进。这个“迈进”需要一个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的过程,消费心理科学正在按照科学发展的“国际标准”法则吸聚人类各种相关研究成果的精华去实现“自我”的更新和完善。虽然它的科学性与民族性在较长的时期内还会并存于同一生活空间,但是伴随“消费研究学科化”的深入开展及其相关学科交叉递进与升华,这一学科走向“国际化”并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相对接却是其发展的预期方向。
与消费行为
消费心理是指人作为消费者时的所思所想。
消费行为是指从市场流通角度观察的,人作为消费者时对于商品或服务的消费需要,以及使商品或服务从市场上转移到消费者手里的活动。
任何一种消费活动,都是既包含了消费者的心理活动又包含了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准确把握消费者的心理活动,是准确理解消费行为的前提。而消费行为是消费心理的外在表现,消费行为比消费心理更具有现实性。
常见心理
1、求实心理:是以追求商品或劳务的使用价值为主要目的的消费心理。
2、求美心理:是以追求商品的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为主要目的的消费心理。
3、求便心理:是指消费者购买方便或携带方便。
4、攀比心理(炫耀心理):消费目的是满足好奇心理,不甘落后。在炫耀心理诱导下的购买动机具有虚荣性,常常表现为购买名贵商品、紧俏商品和时髦商品,其购买行为具有攀比性和超前性的特点。
5、偏好心理(好恶心理):只具有某些特殊爱好的消费者的消费心理。
6、从众心理:在从众心理诱导下的购买动机具有跟随性,常常表现为群体集体购买。购买行为具有无目的性、偶然性、冲动性的特点。
7、自豪心理:在自豪心理诱导下的购买动机具有地方性和显示性,常常表现为购买家乡或某一地区的名优、土特产品。其购买行为具有馈赠性的特点。
8、占有心理:在占有心理支配下的购买动机具有恐失性,常常表现为购买有价证券、文物古董、名人字画和珍贵工艺品,其购买行为具有收藏性和报纸性的特点。
9、保值心理:在保值心理诱导下的购买动机具有守财性,常常表现为购买金属制品、耐用消费品和生活必需品,其购买行为具有盲目性、冲动性和抢购性的特点。
10、怀旧心理:在怀旧心理诱导下的购买动机具有复古性,常常表现为购买只有某一历史特征的的传统商品的仿古制品,其购买行为具有明确的目的性、专一性和观赏性的特点。
11、推崇权威心理:消费者推崇权威的心理,在消费形态上,多表现为决策的情感成分远远超过理智的成分。这种对权威的推崇往往导致消费者对权威所消费产品无理由的选用,并且进而把消费对象人格化,从而达成产品的畅销。
12、爱占便宜心理。
13、害怕后悔心理:每一个人在做决定的时候,都会有恐惧感,他生怕做错决定,生怕他花的钱是错误的。
14、面子心理:中国的消费者有很强的面子情结,在面子心理的驱动下,中国人的消费会超过甚至大大超过自己的购买或者支付能力。
相关研究
消费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消费心理学以市场活动中消费者心理现象的产生、发展及其规律作为学科的研究对象,具体而言其侧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
1)市场营销活动中的消费心理现象。
2)消费者购买行为中的心理现象。
3)消费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
消费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1)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内在条件,包括:消费者的心理活动过程、消费者的个性心理特征、消费者购买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心理因素。
2)影响消费者心理及行为的外部条件,包括:社会环境对消费心理的影响、消费者群体对消费心理的影响、消费态势对消费心理的影响、商品因素对消费心理的影响、购物环境对消费心理的影响、营销沟通对消费心理的影响。
消费心理学的研究原则
1)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2)客观性原则
3)全面性原则
4)发展性原则
消费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调查者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消费者的语言、行为、表情等,分析其内在的原因,进而发现消费者心理想象的规律的研究方法。观察法是科学研究中最一般、最方便使用的研究方法,也是心理学的一种最基本的研究方法。
2)访谈法
访谈法是调查者通过与受访者的交谈,以口头信息传递和沟通的方式来了解消费者的动机、态度、个性和价值观念等内容的一种研究方法。
3)问卷法
问卷法是以请被调查的消费者书面回答问题的方式进行的调查,也可以变通为根据预先编制的调查表请消费者口头回答、由调查者记录的方式。问卷法是消费者心理和行为研究的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4)综合调查法
综合调查法是指在市场营销活动中采取多种手段取得有关材料,从而间接地了解消费者的心理状态、活动特点和一般规律的调查方法。
5)实验法
实验法是一种在严格控制的条件下有目的地对应试者给予一定的刺激,从而引发应试者的某种反应,进而加以研究,找出有关心理活动规律的调查方法。
顾客分析
少年儿童消费心理
1.购买目标明确,购买迅速。少年儿童购买商品多由父母是前确定,决策的自主权十分有限,因此,购买目标一般比较明确。加上少年儿童缺少商品知识和购买经验,识别、挑选商品的能力不强,所以,对营业员推荐的商品较少异议,购买比较迅速。
2.少年儿童更容易参照群体的影响。学龄前和学龄初期的儿童的购买需要往往是感觉型、感情性的,非常容易被诱导。在群体活动中,儿童会产生相互的比较,如“谁的玩具更好玩”、“谁有什么款式的运动鞋”等,并由此产生购买需要,要求家长为其购买同类同一品牌同一款式的商品。
3.选购商品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少年儿童的心理活动水平处于较低的阶段,虽然已能进行简单的逻辑思维,但仍以直观、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对商品的注意和兴趣一般是由商品的外观刺激引起的。因此,在选购商品时,有时不是以是否需要为出发点,而是取决于商品是否具有新奇、独特的吸引力。
4.购买商品具有依赖性。由于少年儿童没有独立的经济能力和购买能力,几乎由父母包办他们的购买行为,所以,在购买商品时具有较强的依赖性。父母不但代替少年儿童进行购买行为,而且经常地将个人的偏好投入购买决策中,忽略儿童本身的好恶。
青年人消费心理
在我国,青年消费者人口众多,也是所有企业竞相争夺的主要消费目标。因此,了解青年消费者的消费心理特征,对于店铺的经营和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一般来说,青年消费者的消费心理特征具有以下几点:
1)追求时尚和新颖
青年人的特点是热情奔放、思想活跃、富于幻想、喜欢冒险,这些特点反映在消费心理上,就是追求时尚和新颖,喜欢购买一些新的产品,尝试新的生活。在他们的带领下,消费时尚也就会逐渐形成。
2)表观自我和体现个性
这一时期,青年人的自我意识日益加强,强烈地追求独立自主,在做任何事情时,都力图表现出自我个性。这一心理特征反映在消费行为上,就是喜欢购买一些具有特色的商品,而且这些商品最好是能体现自己的个性特征,对那些一般化、不能表现自我个性的商品,他们一般都不屑一顾。
3)容易冲动,注重情感
由于人生阅历并不丰富,青年人对事物的分析判断能力还没有完全成熟,他们的思想感情、兴趣爱好、个性特征还不完全稳定,因此在处理事情时,往往容易感情用事,甚至产生冲动行为。他们的这种心理特征表现在消费行为上,那就是容易产生冲动性购买,在选择商品时,感情因素占了主导地位,往往以能否满足自己的情感愿望来决定对商品的好恶,只要自己喜欢的东西,一定会想方设法,迅速做出购买决策。
中年人消费心理
中年人的心理已经相当成熟,个性表现比较稳定,他们不再像青年人那样爱冲动,爱感情用事,而是能够有条不紊、理智分析处理问题。中年人的这一心理特征在他们的购买行为中也有同样的表现。
1.购买的理智性胜于冲动性
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年时的冲动情绪渐渐趋于平稳,理智逐渐支配行动。中年人的这一心理特征表现在购买决策心理和行动中,使得他们在选购商品时,很少受商品的外观因素影响,而比较注重商品的内在质量和性能,往往经过分析、比较以后,才做出购买决定,尽量使自己的购买行为合理、正确、可行,很少有冲动、随意购买的行为。
2.购买的计划性多于盲目性
中年人虽然掌握着家庭中大部分收入和积蓄,但由于他们上要赡养父母,下要养育子女,肩上的担子非常沉重。他们中的多数人懂得量入为出的消费原则,开支很少有像青年人那样随随便便、无牵无挂、盲目购买。因此,中年人在购买商品前常常对商品的品牌、价位、性能要求乃至购买的时间、地点都妥善安排,做到心中有数,对不需要和不合适的商品他们绝不购买,很少有计划外开支和即兴购买。
3.购买求实用,节俭心理较强
中年人不再像青年人那样追求时尚,生活的重担、经济收入的压力使他们越来越实际,买一款实实在在的商品成为多数中年人的购买决策心理和行为。因此,中年人更多的是关注商品的结构是否合理,使用是否方便,是否经济耐用、省时省力,能够切实减轻家务负担。当然,中年人也会被新产品所吸引,但他们更多地是关心新产品是否比同类旧产品更具实用性。商品的实际效用、合适的价格与较好的外观的统一,是引起中年消费者购买的动因。
4.购买有主见,不受外界影响
由于中年人的购买行为具有理智性和计划性的心理特征,使得他们做事大多很有主见。他们经验丰富,对商品的鉴别能力很强,大多愿意挑选自己所喜欢的商品,对于营业员的推荐与介绍有一定的判断和分析能力,对于广告一类的宣传也有很强的评判能力,受广告这类宣传手段的影响较小。
5.购买随俗求稳,注重商品的便利
中年人不像青年人那样完全根据个人爱好进行购买,不再追求丰富多彩的个人生活用品,需求逐渐稳定。他们更关注别的顾客对该商品的看法,宁可压抑个人爱好而表现得随俗,喜欢买一款大众化的、易于被接受的商品,尽量不使人感到自己花样翻新和不够稳重。
由于中年人的工作、生活负担较重,工作劳累以后,希望减轻家务负担,故而十分欢迎具有便利性的商品。如减轻劳务的自动化耐用消费品,半成品、现成品的食品等等,这些商品往往能被中年顾客认识并促成购买行为。
老年人消费心理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中,如果企业必须注重分析中老年消费者的心理特征。中老年消费者所具有的心理特征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
1)富于理智,很少感情冲动
中老年消费者由于生活经验丰富,因而情绪反应一般比较平稳,很少感情用事,大多会以理智来支配自己的行为。因此,他们在消费时比较仔细,不会像年轻人那样产生冲动的购买行为。
2)精打细算
中老年消费者一般都有家小,他们会按照自己的实际需求购买商品,量入为出,注意节俭,对商品的质量、价格、用途、品种等等都会作详细了解,很少盲目购买。
3)坚持主见,不受外界影响
中老年消费者在消费时,大多会有自己的主见,而且十分相信自己的经验和智慧,即使听到商家的广告宣传和别人介绍,也要先进行一番分析,以判断自己是否需要购买这种商品。因此,对这种消费者,商家在进行促销宣传时,不应一味地向他们兜售商品,而应该尊重和听取他们的意见,向他们“晓之以理”,而不能希望对他们“动之以情”。
4)方便易行
对于中老年人来说,他们或者工作繁忙,时间不够用,或者体力不好,行动不便,所以在购物的时候,常常希望比较方便,不用花费很大的精力。因此,店铺应该为他们提供尽可能多的服务,以增加他们的满意度。
5)品牌忠诚度较高
中老年消费者在长期的生活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生活习惯,而且一般不会作较大的改变,因为他们在购物时具有怀旧和保守心理。他们对于曾经使用过的商品及其品牌,印象比较深刻,而且非常信任,是企业的忠诚消费者。
男性消费心理
1.动机形成迅速、果断,具有较强的自信性
男性的个性特点与女性的主要区别之一就是具有较强理智性、自信性。他们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处理问题时能够冷静地权衡各种利弊因素,能够从大局着想。有的男性则把自己看作是能力、力量的化身,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和自尊心。这些个性特点也直接影响他们在购买过程中的心理活动。
因此,动机形成要比女性果断迅速,并能立即导致购买行为,即使是处在比较复杂的情况下,如当几种购买动机发生矛盾冲突时,也能够果断处理,迅速作出决策。特别是许多男性不愿“斤斤计较”,购买商品也只是询问大概情况,对某些细节不予追究,也不喜欢花较多的时间去比较、挑选,即使买到稍有毛病的商品,只要无关大局,也不去计较。
2.购买动机具有被动性
就普遍意义讲男性消费者不如女性消费者经常料理家务,照顾老人、小孩,因此,购买活动远远不如女性频繁,购买动机也不如女性强烈,比较被动。在许多情况下,购买动机的形成往往是由于外界因素的作用,如家里人的嘱咐、同事朋友的委托、工作的需要等等,动机的主动性、灵活性都比较差。我们常常看到这样情况,许多男性顾客在购买商品时,事先记好所要购买的商品品名、式样、规格等,如果商品符合他们的要求,则采取购买行动,否则,就放弃购买动机。
3.购买动机感情色彩比较淡薄
男性消费者在购买活动中心境的变化不如女性强烈,不喜欢联想、幻想,他们往往把幻想看作是未来的现实。相应地,感情色彩也比较淡薄。所以,当动机形成后,稳定性较好,其购买行为也比较有规律。即使出现冲动性购买,也往往自信决策准确,很少反悔退货。需要指出的是,男性消费者的审美观同女性有明显的差别,这对他们动机的形成也有很大影响。比如,有的男同志认为,男性的特征是粗犷有力,因此,他们在购买商品时,往往对具有明显男性特征的商品感兴趣,如烟、酒、服装等。
女性消费心理
在现代社会,谁抓住了女性,谁就抓住了赚钱的机会。要想快速赚钱,就应该将目光瞄准女性的口袋。店铺在市场销售中,应当充分重视女性消费者的重要性,挖掘女性消费市场。女性消费者一般具有以下消费心理:
1)追求时髦
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对于女性消费者来说,就更是如此。不论是青年女子,还是中老年女性,她们都愿意将自己打扮得美丽一些,充分展现自己的女性魅力。尽管不同年龄层次的女性具有不同的消费心理,但是她们在购买某种商品时,首先想到的就是这种商品能否展现自己的美,能否增加自己的形象美,使自己显得更加年轻和富有魅力。例如,她们往往喜欢造型别致新颖、包装华丽、气味芬芳的商品。
2)追求美观
女性消费者还非常注重商品的外观,将外观与商品的质量、价格当成同样重要的因素来看待,因此在挑选商品时,她们会非常注重商品的色彩、式样。
3)感情强烈,喜欢从众
女性一般具有比较强烈的情感特征,这种心理特征表现在商品消费中,主要是用情感支配购买动机和购买行为。同时她们经常受到同伴的影响,喜欢购买和他人一样的东西。
4)喜欢炫耀,自尊心强
对于许多女性消费者来说,之所以购买商品,除了满足基本需要之外,还有可能是为了显示自己的社会地位,向别人炫耀自己的与众不同。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下,她们会追求高档产品,而不注重商品的实用性,只要能显示自己的身份和地位,她们就会乐意购买。
应用案例
尾数定价策略
尾数定价又称零头定价,是指企业针对的是消费者的求廉心理,在商品定价时有
意定一个与整数有一定差额的价格。这是一种具有强烈刺激作用的心理定价策略。
案例: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价格尾数的微小差别,能够明显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一般认为,伍元以下的商品,末位数为9最受欢迎;五元以上的商品末位数为95效果最佳;百元以上的商品,末位数为98、99最为畅销。尾数定价法会给消费者一种经过精确计算的、最低价格的心理感觉;有时也可以给消费者一种是原价打了折扣,商品便宜的感觉;同时,顾客在等候找零期间,也可能会发现和选购其他商品。如某品牌的54cm彩电标价998元,给人以便宜的感觉。认为只要几百元就能买一台彩电,其实它比1000元只少了2元。尾数定价策略还给人一种定价精确、值得信赖的感觉。尾数定价法在欧美及我国常以奇数为尾数,如0.99,9.95等,这主要是因为消费者对奇数有好感,容易产生一种价格低廉,价格向下的概念。但由于8与发谐音,在定价中8的采用率也较高。
取脂价策略
取脂定价策略,又称撇油定价策略,是指企业在产品寿命周期的投入期或成长期,利用消费者的求新、求奇心理,抓住激烈竞争尚未出现的有利时机,有目的地将价格定得很高,以便在短期内获取尽可能多的利润,尽快地收回投资的一种定价策略。其名称来自从鲜奶中撇取乳脂,含有提取精华之意。
案例1:柯达如何走进日本,柯达公司生产的彩色胶片在70年代初突然宣布降价,立刻吸引了众多的消费者,挤垮了其它国家的同行企业,柯达公司甚至垄断了彩色胶片市场的90%。到了80年代中期,日本胶片市场被富士所垄断,富士胶片压倒了柯达胶片。对此,柯达公司进行了细心的研究,发现日本人对商品普遍存在重质而不重价的倾向,于是制定高价政策打响牌子,保护名誉,进而实施与富士竞争的策略。他们在日本发展了贸易合资企业,专门以高出富士l/2的价格推销柯达胶片。经过5年的努力和竞争,柯达终于被日本人接受,走进了日本市场,并成为与富士平起平坐的企业,销售额也直线上升。
声望定价策略
这是整数定价策略的进一步发展。消费者一般都有求名望的心理,根据这种心理行为,企业将有声望的商品制订比市场同类商品价高的价格,即为声望性定价策略。它能有效地消除购买心理障碍,使顾客对商品或零售商形成信任感和安全感,顾客也从中得到荣誉感。
案例:微软公司的Windows98(中文版)进入中国市场时,一开始就定价1998元人民币,便是一种典型的声望定价。另外,用于正式场合的西装、礼服、领带等商品,且服务对象为企业总裁、着名律师、外交官等职业的消费者,则都应该采用声望定价,否则,这些消费者就不会去购买。声望定价往往采用整数定价方式,其高昂的价格能使顾客产生一分价格一分质量的感觉,从而在购买过程中得到精神的享受,达到良好效果。
案例:如金利来领带,一上市就以优质、高价定位,对有质量问题的金利来领带他们决不上市销售,更不会降价处理。给消费者这样的信息,即金利来领带绝不会有质量问题,低价销售的金利来绝非真正的金利来产品。从而极好地维护了金利来的形象和地位。如德国的奔驰轿车,售价二十万马克;瑞士莱克司手表,价格为五位数;巴黎里约时装中心的服装,一般售价二千法郎;我国的一些国产精品也多采用这种定价方式。当然,采用这种定价法必须慎重,一般商店、一般商品若滥用此法,弄不好便会失去市场。
目录
前言
第一章绪论
学习要点
导入案例
第一节心理学与消费心理学
一、 心理学概述
二、 消费心理学概述
三、 消费心理学的相关概念
第二节消费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内容与方法
一、 消费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二、 消费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三、 消费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三节消费心理学的产生、发展及现实意义
一、 消费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二、 消费心理学研究的发展趋势
三、 研究消费心理学的现实意义
个案分析
关键名词
讨论与思考
第二章消费者的心理活动过程
学习要点
导入案例
第一节消费者的认知活动过程
一、 消费活动中的感觉与知觉
二、 消费活动中的记忆与注意
三、 消费活动中的想象、联想与思维
第二节消费者的情绪情感过程
一、 情绪和情感概述
二、 情绪与情感的类型
三、 情绪与情感的外部表现
四、 影响消费者情绪和情感的因素
第三节消费者的意志过程
一、 意志概述
二、 消费者的意志过程分析
三、 消费者的意志品质与消费行为
个案分析
关键名词
讨论与思考
第三章消费者的个性心理特征
学习要点
导入案例
第一节消费者的气质
一、 气质的定义及特征
二、 气质学说与气质类型
三、 消费者的气质在购买中的表现
第二节消费者的性格
一、 性格的概念
二、 性格的特征
三、 性格的类型
四、 消费者的性格在购买中的表现
第三节消费者能力
一、 消费者能力的定义
二、 消费者能力的种类
三、 能力发展的个体差异
四、 能力对消费者购买活动的影响
个案分析
关键名词
讨论与思考
第四章消费者购买决策行为
学习要点
导入案例
第一节消费者的需要与购买动机
一、 消费者的需要
二、 消费者的购买动机
第二节消费者的购买决策
一、 消费者购买决策概述
二、 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
三、 风险知觉与消费决策
第三节消费者购买行为
一、 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含义
二、消费者购买行为的过程及影响因素
三、 购买后行为
个案分析
关键名词
讨论与思考
第五章社会文化与消费心理
学习要点
导入案例
第一节社会文化对消费行为的影响
一、文化、亚文化及社会文化概述
二、 文化、亚文化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
第二节消费流行与消费心理
一、消费流行的概念
二、消费流行的发展趋势
三、消费流行的影响因素
四、消费流行的分类
五、消费流行的周期
六、消费流行对消费心理的影响
第三节消费习俗与消费心理
一、消费习俗概述
二、消费习俗的分类
三、影响消费习俗的因素
四、消费习俗对消费者心理的影响
个案分析
关键名词
讨论与思考
第六章消费群体与消费心理
学习要点
导入案例
第一节消费群体概述
一、消费群体的概念与分类
二、消费群体对消费心理的影响
第二节不同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特征
一、不同年龄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特征
二、 不同性别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特征
第三节相关团体的消费心理影响
一、 消费群体规范与消费行为
二、 影响相关团体消费的因素
三、 相关团体在市场营销中的作用
个案分析
关键名词
讨论与思考
第七章商品因素与消费心理
学习要点
导入案例
第一节商品名称与消费心理
一、 商品命名
二、 商品名称与商标的功能
第二节商品设计与消费心理
一、 消费者对商品的心理要求
二、 新商品设计的心理策略
三、 消费者对新商品的购买分析
第三节商品包装心理
一、 商品包装的含义
二、 商品包装的心理功能
三、 包装设计的心理要求
四、 包装设计的心理策略
个案分析
关键名词
讨论与思考
第八章商业广告与消费心理
学习要点
导入案例
第一节商业广告
一、 商业广告的含义
二、 商业广告的功能
三、 商业广告遵循的原则
第二节商业广告的创意策略
一、 广告创意过程
二、 广告诉求的心理策略
第三节商品广告的传播策略
一、 商业广告媒体选择的影响因素
二、 商业广告心理效果的测定
个案分析
关键名词
讨论与思考
第九章商品价格与消费心理
学习要点
导入案例
第一节商品价格
一、 商品价格的概念
二、 需求价格弹性
三、商品价格的功能
第二节消费者的价格心理
一、 消费者的价格心理特征
二、 价格变动对消费者的心理和行为的影响
三、 消费者心理中的价格阈限
第三节价格策略与消费心理
一、 商品定价策略
二、 商品调价的心理策略
个案分析
关键名词
讨论与思考
第十章市场因素与消费心理
学习要点
导入案例
第一节营业环境
一、 购物环境概述
二、 购物环境的作用
第二节购物环境与消费心理
一、 购物外部环境与消费心理
二、 购物内部环境与消费心理
第三节营销服务与消费心理
一、营销人员仪表与消费心理
二、营销人员与消费者购买心理的沟通
三、营销人员与消费者关系的协调
个案分析
关键名词
讨论与思考
第十一章消费心理的新发展
学习要点
导入案例
第一节电子商务与消费心理
一、电子商务中消费心理的变化趋势和特征
二、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心理因素分析
三、电子商务中的消费心理策略
第二节绿色消费与消费心理
一、绿色消费
二、影响绿色消费行为的因素
三、绿色消费的心理策略
第三节消费者权益保护
一、消费者权益
二、 消费者心理保护
个案分析
关键名词
讨论与思考
- 文章作者:百家乐
- 本文网址:http://www.ikepu.com/biology/psychology/branch/consumer_psychology_total.htm
- Tags: 心理学